广播剧是各类型广播节目中最擅长讲故事的作品形式,是一种伴随媒介,以其独特的声音属性为受众构建广阔想象空间,让受众获得特殊的艺术享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覆盖的领域日趋扩大,广播剧作为传统媒体不得不进行自我变革和转型发展,但是目前广播剧自身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创作积极性不高、内容品质良莠不齐。在产量、质量、剧创作单位及专门的创作人员数量等方面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产品相比,明显存在种类单一、缺乏新意,题材陈旧、缺乏创意等。从全州来看,广播剧产量和质量都不高,2022年州广播电视台只出产1部,广播剧形式主要是说书式,播出大多以小说为原作制作,情景式广播剧较少;内容大多老套,时代感不强,内容含金量不高,影响了广播剧的竞争力。二是收益与成本投入不对等。成熟的广播剧制作周期往往较长,剧本的创作与打磨、配音和音乐的录制、后期制作、商业的营销与宣发等,需要大量精力和成本的投入,但是因为市场和机制的原因出现销售价与成本倒挂,收回成本存在一定困难,进而影响创作人员的创作热情,损伤了广播剧的生命力。三是付费转化模式有待探索。广播剧的消费群体主要以年轻的网生代为主,用户群体整体比较年轻,对于广播剧的支付能力有限,导致付费转化率低,同时内容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较难建立广播剧平台会员制度,吸引用户重复付费难度大,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探索更为成熟的付费转化模式,是广播剧发展必将遇到的问题。
新传播时代改变着群众的阅读、收听、收视习惯,丰富着每个人接受信息的途径,尽管现阶段广播剧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但是要看到广播剧的市场前景依然很大,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发展及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在线音频市场规模将达312亿元,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6.9亿人,随着全媒体时代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以广播剧为代表的优质音频内容研创将成为视听产业的新动能,广播剧要紧抓媒体大融合机遇,汲取发展大平台动能,开拓出跨界大协作的发展新路子。
一是要完善科学化引才机制,育好人才。要寻找适合配音事业发展的模式,建立起有效的培养稳定后备人才机制,搭建开放的平台,加强对现有广播剧制作单位和人员开展专业系统培训,持续推进配音学历教育和学力教育,提高创作水平。要整合剧团资源,吸纳人才,扩充创作人员队伍,为配音事业发展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是要坚持多元化内容开发,讲好故事。广播剧要坚持精品与市场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时代主题,深入生活,充分挖掘细节、融入真情实感,开发具有时代感的新作品,紧跟时代潮流、满足社会需求,才能获得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要探索创作、传播、惠民新路径,努力打造新时代音频文创产业新高地,让更多有趣味、有韵味、有意味的作品不断诞生、持续“声入人心”。
三是要坚持立体化渠道传播,传好声音。要大胆突破传统传播模式,探索推进制播联动、台网联播的实践,探索IP多元化开发,完善IP衍生孵化链,实现音频、视频双平台联播,让用户同时体验“看剧、听书、追文”的乐趣,让内容“可听可看”,要更优质、更广泛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悦听需求。要打造知名音频平台,探索与芒果TV、腾讯视频、优酷等影视平台及影视制作方建立合作,提高节目覆盖面;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的融合传播矩阵,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
四是要坚持多形式优化服务,当好知音。广播剧要细分用户群体,差异化提升用户满意度,精品内容要采用多种定价方式,合理定价,设立会员制度,拓展持续付费群体;要采用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降低用户付费门槛;要持续优化产品和体验,吸引用户持续付费,丰富产品题材,满足多元需求,坚持精准推送,优化使用体验,要让音效更完美、操作更智慧、互动更有趣、内容更优质、体验更个性化。